米花糖,以重庆江津米花糖和四川乐山苏稽米花糖最为。米花糖主要是用糯米和白糖作的。先要经过米制过程,就是将糯米蒸熟,晾干使它仍成原米粒状,然后每天5公斤糯米以200克饴糖兑成水,在锅内焙制,俟水干后,再用砂炒,这时1粒米可涨到4粒米大(用猪油或菜油炸有同样效果,为了节约油脂,一般多用砂炒),然后再用糖精、白糖和饴糖制成糖浆,将制好的米倒入糖浆内,加上少许的花生仁,在锅内拌匀后,倒于案上匣内,捏成方块,再用刀切成小块,即成产品。米花糖每块重为125克。
Caramel treats 原名是萨其马,是满族的一种食物,清代关外三陵祭祀的祭品之一,原意是“狗奶子蘸糖”。将面条炸熟后,用糖混合成小块。 萨其马是北京京式四季糕点之一。过去在北京亦曾写作“沙其马”、“赛利马”等等。萨其马具有色泽米黄,口感酥松绵软,香甜可口,桂花蜂蜜香味浓郁的特色。
演变
旧时萨其马的制作方法有记载于《燕京岁时记》:「萨其马乃满洲饽饽,以冰糖、奶油合白面为之,形如糯米,用不灰木烘炉烤进,遂成方块,甜腻可食」,指出了古时候萨其马由冰糖、奶油、白面粉等制作成;当中「饽饽」是北平方言,意指糕点或馒头之类的食品。王世襄先生说,“据元白尊兄(启功教授)见教:《清文鉴》有此名物,释为「狗奶子糖蘸」。萨其马用鸡蛋、油脂和面粉,细切後油炸,再用饴糖、蜂蜜搅拌沁透,故曰‘糖蘸’。
时至今日,萨其马的制作方法已被改良:大约由鸡蛋加入面粉制成面条状再下,再由白糖、蜂蜜、奶油等制成糖浆後与炸好的面条混合,待乾而成。 以鸡蛋为主要原料,的方形甜点心。有时也写成「沙其马」、「萨其马」或「萨齐马」(「马」字亦作「玛」)等。
原来满洲有一种野生浆果,以形似狗奶子得名,最初即用它作萨其马的果料。入关以後,逐渐被葡萄乾、芝麻、山楂糕、青梅、瓜子仁、枣等所取代,而狗奶子也鲜为人知了。”(详见《饽饽铺与萨其马》一文)
原料:
精面粉、干面、鸡蛋花、蜂蜜、生油、白砂糖、金糕、饴糖、葡萄干、青梅、瓜仁、芝麻仁、桂花
制作方法:
* 鸡蛋加水搅打均匀,加入面粉,揉成面团。面团静置半小时后,用刀切成薄片,再切成小细条,筛掉浮面
* 花生油烧至120℃,放入细条面,炸至黄白色时捞出沥净油
* 将砂糖和水放入锅中烧开,加入饴糖、蜂蜜和桂花熬制到117℃左右,可用手指拔出单丝即可
* 将炸好的细条面拌上一层糖浆;框内铺上一层芝麻仁,将面条倒入木框铺平,撒上一些果料,然后用刀切成型,晾凉即成
* 锅内花生油用微火烧至八成热,将卷圈下入油锅中炸约1分钟,待其呈金红色时捞出即成
果蔬糕是由水果和蔬菜经打浆后用特殊的方法做成的一种休闲食品。因其末用高温,末加防腐剂及色素等物质,故果蔬糕是一种绿色健康的休闲食品。
它在食用时可以加入适量的冰糖,味道很好的
我国食品机械的发展现状 食品机械
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食品机械是为食品工业提供装备的行业。
我国的食品机械工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成立,主要是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依靠自己的力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低到高,白手起家逐步发展壮大、完善起来的,至今已走过了近60年的光辉发展历程。尤其在“八五”期间经引进、消化、吸收而自行设计制造的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新产品有几百项。“八五”期间,机械工业部提出行业发展六大趋势,重点发展6类成套设备,5年共累计完成技改专项投资10亿元。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立的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工业协会和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总公司加强了行业管理,扩大了对外交流,每年举办中国国际食品加工和包装机械展览会,吸引了各国厂商参展,加强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了新产品开发,现有产品中75 %是近10年开发的。
进入2000年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种类的需求以及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给食品机械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统计,仅今年一季度,食品包装机械行业产值就增长24.94 %,1-2月利润总额达3.59亿元,同比增长44.33 %。